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,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,也是我市“奋斗两个五年、跨入第一方阵”的开局之年。因此,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。

        一季度,我市经济发展平稳开局,透过各项经济数据,传递出哪些“开局”信号?展现出哪些工作亮点?面对多重考验,我市还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,凝聚共识、提振信心、补齐短板?为此,记者近日采访了市政协副主席、市发改委党组书记、主任王宏栓。

        2

        请您介绍一下我市一季度经济指标完成情况,有哪些亮点?

        2

         今年以来,面对经济下行压力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市上下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全市经济发展实现平稳开局。

         通过深入分析今年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,可以看出,全市经济工作在投资、项目、消费、市场主体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。

         一季度,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.6%,增速居全省第4。其中,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4.8%,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.5%,充分展现了市委、市政府坚决加快推进产业转型、壮大高质量发展动能的努力。

         项目建设是稳增长、打基础、增后劲的关键举措。一季度,全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48个,总投资243.54亿元;集中开复工项目716个,总投资1940.79亿元;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完成率、开复工率、新建项目开工率均位居全省前列。一系列数据表明,我市经济发展“稳”的基础正在持续加固,“进”的力量正在不断积蓄。

         虽然受到一季度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散发频发的影响,但全市市场消费总体平稳。一季度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.1%,增速与全省持平。进入二季度,随着全国多点散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,预计后期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态势。

         一季度,全市用电量同比增长15.5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.8个百分点,保持了较快增长。与此相应,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也在稳步增长。这些都反映出我市市场主体总体呈现活跃度较高、成长性较好的特点。此外,我市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。今年一季度,税务部门新增纳税主体8097户,为经济稳增长注入“新鲜血液”。

         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。今年以来,全市金融机构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,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、货运物流、餐饮住宿、文化娱乐等行业的信贷投放力度,开辟绿色通道,缩短审批流程。截至目前,全市批发零售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了50.1%,住宿餐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了39.4%。“信易贷”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10亿元,贷款发放规模全省第1。

        2

         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切实抓好“六稳”“六保”工作,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。今年以来,我市在扶企业、稳就业、保民生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?取得了怎样的成效?

        2

         今年以来,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,我市及时制定出台了《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具体措施》《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实施方案》《关于强化市场主体倍增要素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(试行)》等相关举措,推动税费减免、金融信贷、财政补助等各项纾困助企举措不折不扣落实到位。截至目前,减征地方“六税两费”近3000万元,减免承租国有房屋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金677.5万元,减免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保费1509万元,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1895万元,暂退旅行社质保金1252万元。可以说,纾困效应正在显现。

         稳就业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,也是市委、市政府始终关注的大事。去年以来,我市下大力气扶持数据呼叫、标注等数据服务产业,加快推动京东、上海润讯、传智教育等项目建设,截至目前,全市数据服务行业已吸纳就业6000余人。今年,我市聚焦因疫情滞留就业地的务工人员、退役军人、高校毕业生、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,继续强化精准就业帮扶。一季度,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9426人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61人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.6%,增速全省第1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.1%,增速全省第2。

         一季度以来,全国疫情多点散发,重要民生商品运输不畅,价格有所波动。我委会同相关部门,密切关注疫情态势,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,保障重要物资物流供应链畅通稳定,依法打击利用疫情防控哄抬价格行为,扎实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。

        2

        我市是重要的能源基地,一季度,我市在能源领域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?


        2

         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开展以来,我市持续推进煤电等传统能源产业向高效清洁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,大力发展光伏、风电、地热能等清洁能源,加快谋划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城市,全力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         截至目前,全市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了90.7%,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和效能大幅提升。从去年四季度开始,我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“全国一盘棋”要求部署,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,部门协同、政企联动,全力释放先进产能。一季度,全市原煤产量累计3911万吨、排名全省第3,增速8.4%、排名全省第5,践行了能源大市的使命担当。

         今年,我市即将开工建设三个2×100万千瓦“上大压小”煤电项目。预计项目建成后,全市燃煤火电机组装机规模可达到全省第1。目前,全市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到了678万千瓦,位居全省第1。加上目前在建的177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和即将新建的大同-怀来特高压配套项目,我市的新能源装机将在“十四五”保持全省遥遥领先的地位。

        2

        回看一季度经济数据,我市经济工作还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?下一步,有哪些硬举措力促全市经济企稳向好?

         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态势看,我市非煤工业受到市场需求不足、订单减少、物流不畅等因素影响较大;服务业恢复较为缓慢,旅游人数大幅减少;中小微企业特别是餐饮业、住宿业、旅游业和个体工商户等,经营压力较大。

         针对以上情况,我市继续落实好工业稳增长政策举措,畅通原材料供应和产品外销通道,帮助企业争取订单,全力稳定工业基本盘。同时,在装备制造、医药、大数据、文旅等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,加大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力度。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,加强卫生、教育、养老、托育等领域补短板建设。强化要素保障,加快上级资金下达使用,做好项目前期土地、环评等手续服务办理,推动重点建设项目尽快落地开工。

         帮助各类市场主体渡过难关,得用心、用力、用情服务。我市将继续落实好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纾困扶持措施,强化政策宣传指导,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,真正解决企业的难点、痛点、堵点,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。

         我们还要坚决守好民生底线。持续推动黄花、畜牧、设施蔬菜、有机旱作(杂粮)、中药材(黄芪)、食用菌、杏果、农文旅融合八大特色主导产业扩规模、提标准,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。继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,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集群发展,吸纳更多年轻人就地就近就业。继续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,及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,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。

         我们将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安排部署,保持定力、坚定信心,更大地激发出经济发展的活力,全力推动全市经济行稳致远。